▲2019年12月31日晚,中国足协发布新规,附部分截图。
2019年的最后几个小时,中国足协公布了2020职业联赛赛季的政策调整规则。
这一切来之不易:事实上,中国足协去年11月在上海召开了投资者会议,讨论政策调整。此后,行业协会与投资者之间进行了多轮博弈。原计划于12月初公布的新政策,直到12月31日才正式公布——可以说是酝酿到了最后一刻。
新政策有很多方面备受关注,包括归化球员的转会登记、工资帽、外援名额等,总体来说NBA录像吧,规则比之前严格了很多。不难看出,足协顶住了各方压力,极力挤掉联赛中的各种泡沫。
外援年薪不超过300万欧元,剥夺中超“虚假繁荣”
新政诞生的过程并不局限于去年11月至12月底这段时间。事情可能要从8月22日的中国足协第十一次会员大会上说起,当时陈戌源当选为新任中国足协主席。它可能发生得更早。比如,5月24日,陈戌源就任中国足协换届筹备组组长;或许,当陈戌源收到离开上海上港、到中国足协工作的通知时,改变的种子就已经播下。
追根溯源新政并非无意义之举,因为陈戌源的上任本身就是中国足球开始改变的信号。
中国足球多年来“一成不变”。这么久了,一说起“关键时刻的颠覆”,人们就会想到各种民族品牌。 “想到沙漠就想到水,想到爱情就想到你”,这是一种极其诗意的条件反射。然而对于球迷来说,谈到中国足球时的条件反射却不太好。
只是长期以来,这种不利的感觉被一块遮羞布掩盖了——天价外援和高薪内援造就了繁荣的联赛。如果只算真金白银的话,中超联赛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六联赛。蓬勃发展的只是金字塔的尖顶。塔基本该庞大而坚固,却只有脆弱的木条支撑,随时可能倒塌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新政比之前更详细、更严格的限薪政策,正在试图挤出更多的金美元泡沫。例如,2019年11月20日之后中国足球联赛改革,国内球员与俱乐部签订的所有薪资合同的年度税前总额不得超过1000万元。 ,包括但不限于签名费、肖像权、房产、车辆、股票、债券等; 2020年1月1日后签订的外援报酬不得超过税后300万欧元。
▲图/北京新闻网
此外,入选国家队的国内球员虽然可以在1000万元的基础上获得20%的加薪,但考核标准也很严格:国家队球员以世界杯每场比赛的最终报名为准,当年的亚洲杯、世界杯预选赛、亚洲杯预选赛。以清单为准。
这样的限薪令,可以看出中国足球求变的诚意。此前,中超联赛陷入“军备竞赛”,带来了天价的内援和外援。然而,高薪并没有提升国家队的竞争力。这也是不争的客观事实。此前的U23政策也导致了国内适龄年轻球员的薪资异常高。
当然,归根结底,“限薪”是一种非市场手段,对于标准众说纷纭、褒贬不一。尤其是300万欧元的上限,基本断绝了俱乐部引进球星的希望。但对于目前陷入困境的中国足球来说,这或许也是一次必要的“修正”。或许新政实施后,会根据实际遇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。在动态的比赛中,找到最适合中国足球联赛的薪资标准,也是足球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——即使走在正确的道路上,仍然需要时不时地稍微转动一下方向盘。
限制归化球员数量,国足发展不能靠“捷径”
中国足协在新政中提到的认定国足运动员的标准同样重要:过去,有不少人被招入国家队训练,在友谊赛中亮相,就成为了“国足运动员”。这是足球圈里人情和经验的问题。与俱乐部谈判待遇的份量必须能够挡住这个障碍,才能谈论国家荣誉。
归化球员的管理政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。归化中国球员在注册和出场方面不受限制;非中国归化球员(如艾克森)明年可以注册为国内球员,但每支球队只有一个名额。按照本次实施,1人以上将占用援外登记名额。
这是保证联赛公平性的一种手段——由11名非华裔归化球员组成的所谓“全华班”的可能性还没有被球迷讨论过。归化球员实施之初,由于相关政策没有及时跟进,曾有一段时间比较混乱。新政策正在让这一切走上正轨。归根结底,归化球员只是提高中国足球竞争力的辅助手段。中国足球和国足不能靠归化11名球员来恢复摇摇欲坠的信心。入籍不应该变得混乱,因为没有规则。
新政策表达了中国足协的态度。实际效果取决于能否真正落实。实施的前提是行业管理者能否进行有效的监管。毕竟中国足协过去并没有下过限薪令,但“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”早已成为足球圈内难言的默契。监督到位了,执行才到位。这些都是中国足协除了新政之外还需要做出的努力。
只有认清现实,我们才能重新开始。新的十年,中国人对足球依然充满热情和期待。中国足球需要从管理层到俱乐部再到球员自身的“置身危难”的拼搏精神和“长远思维”。中国足球联赛改革,需要用新的技能来雕刻。 “只争朝夕,不辜负时光。”作为球迷中国足球联赛改革,我依然会在赛场外为中国足球呐喊。也希望无论是年轻球员还是场上中流砥柱都能磨练内功,不负众望。
□周晓(媒体人)
编辑孟然、校对刘军